銅雕龍生九子

龍被神化后,又與帝王崇拜結合在一起。秦漢時期,中國大統一,要求有一個與之相適應的大神,以整合各地、各民族的信仰,龍崇拜便與帝王崇拜結合在一起。中國古代帝王把自己說成是龍神的化身或龍神之子,或把自己說成是受龍神保護的人,借助龍樹立權威,獲得人們普遍的信任和支持。這樣,龍獲得了更為顯赫的地位,對中國龍文化的發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。
龍的形象包含著多種動物元素,不少人僅依據某一特征論述其起源,所以產生了多種關于龍的原型的說法。其中最有影響的是龍的原型為蛇說。著名學者聞一多在 20 世紀 40 年代便探討了龍的原型,據其考證,龍圖騰的最初原型是蛇圖騰,在消滅了牛圖騰、鹿圖騰的氏族之后,就把牛角或鹿角加在了蛇的頭上,后來又加上了豬的頭或馬的頭,加上了虎或鱷魚的腿、鷹的爪子、魚的鱗、花的尾巴,經過長期的發展,眾多圖騰的集合就形成了中華龍圖騰的形象。聞一多之后,不少學者也都認為龍的原型是蛇。
最后是印度龍崇拜與中國龍崇拜相結合的階段。隋唐時代,佛教在中國迅速傳播,佛教中的龍王崇拜也傳入中國。在中國本土的龍崇拜中,原來只有龍神崇拜,沒有龍王崇拜,龍王崇拜是在佛教傳入后引進的。隨著佛教的傳播,龍王、龍宮、龍女等也得到迅速流傳。
最能把雕塑藝術演繹的活靈活現的,想必就是動物雕塑了,動物造型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。在我國民族文化發展中,動物雕塑有著燦爛的歷史,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。大部分動物雕塑作品具有很強的裝飾性和實用性,注重動物形態刻畫,并對塑像加彩,塑繪結合,互相補充,使得作品具有和繪畫一樣的美感和欣賞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