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防隊人物銅雕塑

"消防"即是消除隱患,預防災患(即預防和解決人們在生活、工作、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人為與自然、偶然災害的總稱),當然狹義的意思在人們認識初期是:(撲滅)火災的意思。"消防"一詞不僅字形與漢字完全相同,字義也無差別。"消防"一詞的出現,充分反應了當時中日兩國文化交流密切。火災與消防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命題。在各類自然災害中,火災是一種不受時間、空間限制,發生頻率很高的災害。這種災害隨著人類用火的歷史而伴生;以防范和治理火災的消防工作(古稱"火政"),也就應運而生。
雕塑材料的使用更加廣泛。青銅、金、銀、鉛、陶、玉、石、牙、骨、木等不同質材各盡其長,而且出現綜合使用的趨向。各種材料的制造工藝也有新的發展,如青銅工藝分鑄、焊接等技藝的發展,失蠟法的應用,錯金銀等鑲嵌技藝的風行,使作品的制作競求奇巧華美。因之,追求繁縟華美,成為這一時期主導的審美傾向,在青銅、玉和漆木的雕塑中尤為突出。此時期的雕塑尚未從工藝美術中脫出,所以仍然保留著很強的裝飾性。
中國銅雕人物起源于工藝美術,因此大部分銅雕人物作品具有很強的裝飾性和實用性;注重人物面部刻畫,并對塑像加彩,塑繪結合,互相補充,使得作品具有和繪畫一樣的美感和欣賞價值;注重以形傳神,以凝練的人物雕塑語言,表現高度的意象美。人物雕塑是最能顯示一個社會文化氣息的大眾藝術品。銅雕人物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,且并不因時代和社會及國家的更替而中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