釋迦牟尼佛銅雕,寺廟銅佛像

名稱:釋迦牟尼佛銅雕,寺廟銅佛像
材質:黃銅
安裝位置:適合安裝在寺廟
釋迦牟尼,原名喬達摩·悉達多,佛教的創始人,公元前五百余年釋迦牟尼出生于北印度迦毗羅衛國,是國主凈飯王的太子。成道后,被世人尊稱為“釋迦牟尼”,意思為“釋迦族的賢哲”。
釋迦牟尼原名喬達摩·悉達多,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(今尼泊爾)的太子。其父是國王凈飯王,其母摩耶夫人,來自鄰近的拘利國,是天臂城主善覺王的胞妹。摩耶夫人在嫁給凈飯王后,多年并未生育。有一天夜里,她夢到有一頭六牙白象王飛入自己的體內,至此才有身孕。印度有女人回娘家生孩子的傳統,因此,快要到分娩時,摩耶夫人在宮人的陪伴下,啟程趕往天臂城。途徑藍毗尼園時,摩耶夫人下車休息,在她伸手去摘一支無憂樹枝時,從其右肋生下了悉達多太子。可是,在悉達多出生后七天,摩耶夫人就去世了,凈飯王又娶了摩耶夫人的妹妹波閣波提,是她把悉達多撫養成人。
釋迦牟尼佛像的五種姿勢:
(1)成道像。結跏趺坐,左手橫置雙膝上,結定印,右手置右膝上,掌心向內,手指指地,表示大地做證,為解救眾生不惜犧牲一切的言行。
(2)說法像。結跏趺坐,左手橫置左膝上,右手向上屈指做環形,名為“說法螢”。
(3)布施像。站立姿勢,左手下垂結與愿印,表示能滿足眾生一切愿望;右手屈臂上伸結施無畏印,表示能夠施于眾生勇氣和無畏精神。
(4)降生像。童子形象,上身赤裸,下著短裙。左手指天,右手指地(佛經稱,佛祖降生后,即向東西南北各行七步,并以右手指天,左手指地,同時做大獅子吼:"天上地下,唯我獨尊。"所以,造像中凡為此種手印者,均為釋迦牟尼降生像。)(5)涅磐像。即臥佛像,根據其涅磐情形塑造。右則面南而臥,右手支頤,自在安詳。